阳关
暂无评级地址: 暂无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信息:阳关遗址和博物馆共50元/人,学生半价,有讲解员讲解
更多热门城市
景点介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赋予了交通咽喉要地阳关凄怆的离愁感。作为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的阳关是汉代对通西域的重要门户,如今的遗址只是一个小土台。在阳关博物馆里,兵器与农具的展示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将士驻守边疆的情景,远离家乡的他们在出征时往往是九死一生、马革裹尸。
景点印象
阳关是敦煌西线中我觉得景点做的做好的,导游讲解非常到位,博物馆藏品也比较多,相比玉门关,真的好很多!
门票50元,学生证半价,环保车10元,里面还有骑马和驴拉车需要补足差价,个人觉得那么晒的天还是不需要体验这些了!
古迹并没有多少好看,关键是去凭吊历史,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延续历史的哀音。阳关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长廊 ,风格殊具,可参观当地民俗。
整个阳关其实都是人为建造的,里面还有个都尉府不知道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不管真假,商业气息是浓厚的不得了,让你们买假的通关文牒啊什么的。。。一帮人在那里挑选,我们看了看就走了~~
对西出阳关无古人的沉醉,所以我们选择了去阳关,其实,现在的阳关也只剩下一个土墩了;在阳关,可以有骑马和做驴车的特殊体验,骑马的时候,会都是一些10余岁的小孩在帮忙牵绳,他们并没有兼职工资,只是靠旅客的一些小费来作为收入,在这么烈的天,牵着马走上大半个小时,真的是很于心不忍,虽然也给了一些小费,但还是觉得这样的行为非常不该。
想象这个地方,应该是汉朝军队驻守的地方,水草肥沃军马放的不二选择,戈壁上的绿洲,当时李广、霍去病也一定也来过这里。 这里有时差,和北京时间相差2个小时左右,晚上8点才天黑,早晚温差大,晚上零下2度,中午22度。这时的我们确实冷的厉害。 当时的建筑设计应该是先进的,汉长城应该以当地的硬性植物作为筋,粘性土等等层层浇筑而成。历经千年还有这些遗迹,叹为观止!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后面的大雪山。
不得不说阳关还是挺坑爹的景点 原本的阳关早就是一片砾石废墟 现在看到的景点景观近乎全是后天修葺的 私人承建,拟建了不少仿古景点 出来供有人参观还能用作影视基地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背古诗背了那么久,终于一见庐山正面目。 阳关,一座被流沙淹没的古城,一座被历史文人墨客咏唱的古城,总会给人寂寞荒凉的感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穿过一片葡萄地后,我们来到敦煌行的最后一站。当旅行结束回来才发现,自己身后的那座烽火台(不知道是不是叫做烽火台),就是手中明信片上的风景。
阳关~超级晒~历史意义重大,西出阳关无故人~但是景点很坑爹~
阳关 门票60元,玉门关+汉长城(40/人),魔鬼城(120元含区间车费)
阳关是整个敦煌线路中最为商业化的景区,如果时间紧就不建议参观了。大多数游客都是莫名而来,为了一睹”西出阳关无故人“。可事实是,在你看到阳关遗址之前,要经过展览厅,游客到此一游的通关文牒,坐上电瓶车,才终于看到在诗中流传了千年的阳关。
阳关已经开发成完善的旅游景点,重修了古城,罗列了各种古战场的模型,还有兵营、城墙……; 门票50大元,实际感觉还算值。毕竟还是有几千年前的古物。 景区工作人员还种西瓜,这边的西瓜都很小,但是都很甜,这个小瓜只有拳头大小。 大漠中的孤独,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不仅仅是内心,从各种景观、物品上来说都是一种孤独。 张骞、王维的雕像,捍卫者丝绸之路的重镇,汉军大营守卫者阳关烽燧。就是太热了,真是大漠中直接晒啊。
四面的黄土坡坡拍照还是蛮有感觉的~眺眼望去,想象一下当时出关入关就像现在出国回国一样,护照上戳一章。
阳关,丝绸之路南路的重要关隘,通西域,连欧亚。还偶遇一胡杨,虽已失去生命力,却如同丰碑屹立。
个人觉得阳关很值得拐进去,比较起那些小景点,阳关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蘊。
阳关的景色大部分是后人重新修复并没有什么可看,大漠孤烟的浪漫只能是在诗文中出现,而现实就是被阳光炙烤的黄土台子。从博物馆到阳关还需要做观光车,明显感觉把博物馆和阳关修的离这么远就是故意的,为了多收一分钱。
果不其然,为了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卖票的“景区”,里面盖了很多人造城楼,应该还可以玩沙子。
当年的风土人物自然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烽火台,坚持了一千多年后,也差不多被消蚀殆尽,但仍在提醒着游客这里曾经是中国的边防重镇,西出后便没有故人;曾经的中国人明知前途多险,仍然告别妻儿老小毅然决然地西出凿空了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