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
暂无评级地址: 暂无
开放时间: 暂无
更多热门城市
景点介绍
璧山,素有巴渝名邑之美誉,地处重庆市西大门,距重庆主城区仅37公路,交通方便。璧山县史称“巴渝名区”,后被郭沫若誉为“黛山秀湖”。璧山东面是缙云山,西面是云雾山。两山环抱,形似柳叶的奇特地形地貌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璧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两万年前就有古人栖息。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县,因境内“山出白石,朗润如璧”而得名。沧海桑田1200多年,春秋代序,兴衰更替;习俗古朴,民风淳厚,遗留下大批人文景观。有精美绝伦,数量居全国之冠的东汉画像石棺;有颇具研究价值的石人骨化石和古建筑物;有大批抗战陪都文化遗迹和名人遗迹。
璧山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古时就有“觉院庭雨,东林晓钟,圣灯普照,茅莱仙境,凉伞运遮,金剑睛雪,虎峰马蹄,石泉凝脂”八景。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逐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目前,县内有国家、市级和县级名胜区10处,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主要有青龙湖风景名胜区,白云湖度假区,金堂湖风景名胜区,龙梭山桃园景区,还有正在开发的缙云后山旅游区、璧温泉——金剑山——天池景区,凤湖仙山旅游区等极具魅力的风景名胜区。其中,位于璧山县北部的青龙湖风景区地处云雾山中,气候湿润,野趣盎然,享有“川东小九寨”的美誉,景区盛产珍奇的“七蕊黄花”、上乘的“云雾茶”和“竹山玉笋”,倍受游客亲睐,2001年青龙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标准、规范,是市民们休闲纳凉、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璧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凤灯、凤舞、狮舞等民间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县内恐龙化石,大熊猫头骨化石,东方剑齿象化石、新石器时期的石斧及大量的东汉岩墓群。境内还有大量的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等,其中汉墓为全国罕见。该县还有重庆唯一的百岁牌坊——来凤镇二道牌坊,最大的古寨——云坪登云寨,最大面积的天主教堂——露德堂。尤其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来凤鱼”、“丁家兔”、“璧山鞋”倍受亲睐,特别是来凤鱼闻名海内外,在美国唐人街也有“来凤鱼”的招牌,为中华美食文化增添了光彩。近来,璧山围绕休闲度假、会展商务和生态观光三大主题,将旅游业发展推向了新台阶。特别是随着白云湖休闲运动公园及其高尔夫球场、网球场、会展中心的建设,随着占地1200多亩、日产水量7000吨(水温52摄氏度)的璧温泉生态旅游开发区建设,璧山正逐步成为重庆近郊生态旅游度假基地,并努力向中国优秀旅游城区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聪慧的60万璧山人民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实施依托重庆,发展璧山,服务重庆,富裕璧山,建设环境,招商引资的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机械加工、建筑建材、皮革皮鞋、旅游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全县经济突飞猛进,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23.02亿元增加到40.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全县辖区内财政总收入达到2.91亿元,比1997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14.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亿元,比1997年增加481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0.52亿元,年均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7年的6.3亿元增加到10.5亿元,年均增长10.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9.4亿元,比1997年增长1.4倍;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指标跃居重庆县(市)前列。在全市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中,1998年璧山列全市第七位,2000年、2001年分别列渝西经济走廊12区县(市)第四位、第三位。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活县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着力打造四大基地(中国西部鞋业生产基地、重庆制造业和工业品配套生产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构筑五大体系(道路交通体系、信息网络体系、能源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县域城镇体系),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获得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体制收入、职工年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用电量等多项指标位居重庆各县(市)前列,2003年还被评为重庆市“民营经济十强区县”。在2004年度全市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综合考评中,璧山县列渝西走廊之首。
2004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9.3%。辖区内财政总收入达到5.20亿元,比上年增长(同口径)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5亿元(含基金收入5885万元),比上年增长(同口径)20.2%。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53.45亿元(含邮政储蓄),比上年年初增长18%,贷款余额22.35亿元,比上年年初增长10.3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3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家,预计实现产值42.77亿元,比上年增长38.1%。皮革皮鞋、汽摩配件、建筑建材三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全年完成皮鞋产量4380万双、水泥产量68.5万吨、摩托车成车3.9万辆。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全县民营企业已达到960户,新增229户,个体工商户1万余户,从业人员近10万人,民营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80%以上。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年共引进乐百氏新型热灌装生产线、重庆唯远通用机电公司、重庆建科院混凝土外加剂生产等81个项目,实际投入资金5.6亿元。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进出口总额达1215万美元,其中出口89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486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