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夫妇自驾横穿欧洲大陆:“再不走,就走不动了”
2022-01-26 07:44:21中国侨网7月17日电 据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人都有老的时候,都有那一天:不能动了、浑身插满管子、要离开这个世界,那个时候回想起来,我曾经自己开车去欧洲跑了这么一趟,知足了,不留遗憾”,65岁的黄黎黎在讲到他和妻子孙政的这趟旅行时这样说。
他们从山东威海出发,乘轮渡到大连,从大连开车2000公里到满洲里,进入俄罗斯远东。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一路开车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然后向北,途经北极圈以北一个叫摩尔曼斯克“很冷很冷的地方”。返回维堡后从那里过境到芬兰。他们在赫尔辛基上船经16小时的航渡来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从瑞典去了奥斯陆、哥本哈根,再坐轮渡到德国汉堡,然后驾车去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法国加来。从加来又坐轮渡,穿过英吉利海峡,到伦敦。
“伦敦的大本钟是我们此行的折返点,从那里我们算是踏上回程”,黄黎黎说。
在6月底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两人已经在路上跑了一个半月,在德国南部纽伦堡一个休息区,准备出发去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奥斯威辛、克拉科夫、华沙、波罗的海三国。而半个月后世界杯决赛的周末,他们已经在叶卡捷琳堡附近的欧亚分界线、“回家的路上”。
“再不走,就走不动了”
黄黎黎今年65岁,退休前是山东威海的一名法官。被问到为何会选择自己驾车跑这么远,他爽朗地表示,再不走,就走不动了。“如果我今年不来欧洲,明年可能就走不动了--没有那个身体或者劲头了。这样就永远失之交臂了。所以有想法的话,就完成它,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他还提到另一个原因:太太孙政的身体。孙政在3年前查出乳腺癌,做了手术、化疗。“得病后不能闲着,越闲着越不好。她手术后不久,我们就去了趟西藏,那是我们第一次开车走那么远。结果回来发现她的各种指标很好。我们觉得,旅游应该是对健康有好处的,所以就决定多走走。”
“旅行就是这样:去的时候挺忐忑,回来够想20年。”就这样,两人开始了这趟"说走就走"的旅行。随车带着两辆自行车,每到城市里,就把车停下,骑着单车大街小巷地逛,“每一天都是新鲜的”。
吃住在车里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出国旅游越来越常见。欧洲大小城市,都少不了中国旅行团的身影。不过像黄黎黎和孙政这样自驾旅行的还是少数,更特别的是:全程两人吃、住几乎都在车里解决。
他们说,在国外临时找旅馆不容易,提前订的话时间不灵活,而且住宿"很贵",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在车里住”。
黄先生说,发现德国这边房车很多,“大概德国人也有这个体会”。他说,迄今住在车里没有遇到过不安全或不正常的情况。通常,很多人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不会是就一两辆车,而且车与车之间也都保持一定的距离。“更应注意的是行驶安全,长途驾驶一定要注意休息”。
除了住在车里外,吃饭的问题也可以在车里解决。他们随车带着大米、电饭锅,在当地超市买菜,在车里煮。“特别”装备就是加装了一个电瓶和一个把12伏转为220伏的逆变器。
这样一来,固定花销就变得很低。他们说,油费迄今大概花了一万多元,而住宿基本不花钱,吃也主要在车里。其他的花销主要是景点。“此行我们原本的预算是一人三万元,现在看起来用不了那么多”。
“想起来有难度,做起来没难度”
接受采访时,黄黎黎强调最多的就是“没有难度”。尽管语言不通、全程都他一人开车,但他说,一路遇到好人,“问什么,都有人帮忙,有人亲自给我们带路”。他说,“刚刚我们停车,旁边来了(德国)警察,要看护照,看完非常感动,还和我们拍照。很多人对我们很好奇,觉得这一切不可思议。”
他们也点评了欧洲的基础设施,表示德国、法国的高速公路最好,北欧也不错,同时吐槽了英国,左向行驶需要适应不说,那里很多服务区“什么都没有、连卫生间都没有”,这样一来洗漱自然成问题。其次就是上厕所要提前做好准备,看好哪里可以“方便”。
通常,两人刷牙、洗脸都在服务区解决。遇到不给力的英国服务区,这能想办法提前接水,然后自己接着盆洗。洗澡则要困难一些,毕竟只有部分服务区能洗澡。“在德国、法国,可以洗澡的服务区比较普遍,其他地方差一点。这边是3欧元,俄罗斯是150卢布”,黄黎黎说,“不过,确实不太方便,有时几天找不到一个可以洗澡的地方。”他们表示,旅行期间有过住旅店的经历,就是因为特别想洗澡了。
走了几万公里,两人表示最大困难还是语言问题。他们沟通一般用手机翻译软件,但是很多时候翻译地不对、不准确。黄黎黎举例说,他的车尾号是6360,车出境被视为货物,也要办货物出口手续。而在俄罗斯,因为当地人员无法确认最后一位是数字0还是字母O,耽搁很久。
不过,他也强调,只要走出去,这些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困难。“以前我也觉得不容易,现在发现没什么不可能的。归纳起来:想起来有难度,做起来没难度。”
人们大概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然而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目前仍跑在俄罗斯高速公路上的这两位并不年轻的旅行者,愿与大家共勉:“有机会、有时间的时候,就去创造条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