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攻略
论喝酒,我只服东北人
2021-09-08 16:22:03大兄弟,听我一句话,珍爱生命,别和老毛子或者东北人喝酒。在冰天雪地的东北,人们喜欢喝酒,喝完酒,人也活络了。在东北,有一种感情,叫做一口闷,所以去了东北,可千万别随便谈感情。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东北的少数民族的酒文化。
蒙古马奶酒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随着科学的发达,生活的繁荣,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每当蒙古族向您敬献哈达和奶酒时,是对贵客的最高礼仪。奶酒便成为蒙古族接待上宾的必备佳酿。
柯尔克孜族孢糟酒
“孢糟”是柯尔克孜语音译,可意译为黄米酒,因其原料是黄米。其酿造法是先将黄米洗净泡软,上磨推成浆糊状,装入布口袋里发酵。发酵后入锅加水煮至冒泡,再装入袋中滤挤去渣,其纯净的液体就是孢糟酒。酒色界于橙黄与浅咖啡色之间,乙醇度在15度左右。此酒酸甘相兼,有补血和助消化的功能,很受群众欢迎。当地维吾尔族群众亦喜饮,但维吾尔人并不酿制。目前,在新疆柯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一些县城里,已开有“孢糟馆”,这就大大方便了各族群众的需求。孢糟馆类于内地的茶馆,不经营菜肴,顾客喝些孢糟酒,吃些烤馕即可,非常便利。
满族的烧酒和秋酒
满语称“阿鲁克艾”。满族先氏早就有饮酒风习。古籍中记载:女真人嚼米酿酒,饮能至醉。女真皇帝金世宗回故里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境内),宴宗室于 皇武殿,君臣欢饮。当时,亲戚团聚,朋友幸会,战士出征,都用酒助兴,以酒壮胆。延至清太祖努尔哈赤时,饮酒之风更烈。宴会,盟誓都离不开酒。只是饮酒的 方式颇为别致,不象汉族等民族,先喝酒,再吃饭,而是食罢以簿酒传杯而饮。
另一种酒为烧酒,是东北人最喜欢饮用的酒类,又称白干、老白干。制酒的原料多用高粱或荞麦。《大中华吉林地理志》载:吉林省“高粱专供造酒”。此酒纯真度高,味道好,度数大,饮后身体发热,有助于御寒,故此酒又有“水棉袄”之称。宁古塔所出的烧酒又叫汤子酒,质量最好,每斤需银4分。烧酒虽有自家酿制,但更多的是制酒作坊——烧锅酿造的。
鄂伦春族
生活在内蒙古的部分鄂伦春族,用马奶、小米和稷子一起酿制马奶酒。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让老者坐在正位,饮酒要由老人开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举刀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动。
鄂伦春族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除上述代表性的酒外,朝鲜族等几个少数民族有饮米酒的习惯:
米酒是朝鲜族爱喝的一种饮料,俗称“麻格里”。米酒以糯米饭酿成,做时要先将玉米发出芽子,再晒干碾碎。将糯米面磨成糊状,然后与碾碎的玉米芽一起做成曲胚,置于热炕上发酵。做酒时,要先将糯米上笼蒸成饭,晾凉后拌上碎酒曲,装在坛子里密封,放在热炕上,一个星期以后,芳香四溢的米酒便酿成了。打开坛盖,表面上可看到一层清汤,米粒完全深沉,此时就可以饮用了。米酒是朝鲜族招待客人的佳品。每当有客人来访,热情好客的主人总要端上来一碗自家酿制的米酒。这种酒比黄酒的色稍白一点,而且还略带甜味。米酒虽然好喝,不过千万不能贪杯。这种米酒开始喝的时候度数不大,但它却后劲十足。朝鲜族尊重老人。与长辈一起喝酒时,小辈一般要把头移到旁边去喝,切不可面对着长辈举杯饮酒,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专题来源:东北旅游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