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拉喀什 Marrakech

2021-10-02 18:44:48


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南部内陆,紧邻阿特拉斯山脉脚下,是摩洛哥第四大城市,也是摩洛哥的商贸重镇。作为四大皇城之一,马拉喀什创建于1071年,并于1147年成为阿尔摩哈德王朝的首都,之后又于16世纪成为萨丁王朝的都城。关于马拉喀什的别名有很多,“赤红之城”、“北非后花园”、“南方珍珠”等等。由此可见,这是摩洛哥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古老的麦地那被十多公里的城墙环绕,完善地保留了马拉喀什的历史建筑与遗迹,精致的传统民宅与喧哗的阿拉伯集市营造了延续几百年的风土人情,而麦地那亦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之中。法国殖民保护时期建成的现代化新城又与麦地那形成鲜明对比,盖里兹区(Guéliz)和伊维尔那约区(Hivernage)如今已成为马拉喀什市区重要的商业中心及高档酒店住宅区域。位于麦地那西南端,堪称摩洛哥最著名的公共广场,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又于2001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早在12世纪,德吉玛广场仅被作为马拉喀什的行刑广场,到16世纪,广场上的商业活动才逐渐活跃起来,并于17世纪成为著名的民间演出场地。广场的传统活动延续至今,德吉玛广场是摩洛哥最热闹、最体现市井的场地。每天下午,这里聚集了舞蛇人、训猴师、喷火艺人、讲故事和算命的阿拉伯老人等各类杂耍表演以及兜售各类工艺品、橙汁、糕点、海娜纹身的商贩们,广场上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德吉玛广场,傍晚时分广场中央则支起多列地摊夜市,白烟夹杂着香料芬芳弥漫上空,广场也瞬间成为吃货们的美食天堂。另外,德吉玛广场也是小偷与骗子频繁出没的景点,旅行者在此游览时需多加注意。作为阿尔摩哈德朝代的典型宗教建筑,库图比亚清真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高耸的灯塔,成为北非最美丽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始建于12世纪,设址于原纸张集市,寺名也由此而来。寺内由17道柱廊组成北非最大的祈祷厅之一,可同时容纳2万名信徒。灯塔高77米,四面外墙的雕花及碑铭装饰均不相同。作为市区的最高建筑,库图比亚清真寺俨然成为马拉喀什的城市标志。不过库图比亚清真寺只对穆斯林信徒开放,旅行者只能在外部欣赏这座美丽建筑。这座宗教建筑始建于16世纪,近4个世纪以来接待了来自马拉喀什之外的无数宗教学徒,132座房间最多可容纳900名学生。神学院结合了安达卢西亚和阿拉伯风格,建筑构造极为对称,奢华的雕花与马赛克也无不展现宗教在阿拉伯历史上的神圣地位。


宫殿建于19世纪末期,起初作为苏丹哈桑一世的大维齐尔(穆斯林国家宰相的称呼)Si Moussa的行宫。Si Moussa逝世后,他的儿子Ahmed Ben Moussa扩修了宫殿,将其作为他与4位妻子、24位后宫佳丽及众多子女的主要行宫,并为纪念最爱的嫔妃将其命名为巴伊亚宫( “Bahia”意为“美丽、明耀”)。巴伊亚宫融合了伊斯兰、柏柏尔、安达卢西亚等多种风格,布局毫无规则,建筑构造较为平庸,细节装饰上也颇为粗陋,但其宏大的规模,足见当时建造主人的权势与野心。


巴迪皇宫堪称萨丁王朝时期的杰出建筑代表。宫殿始于1578年,为庆祝在三王之战(Bataille des Trois Rois)中战胜葡萄牙军队而建。其建造风格受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罕布拉宫影响,着重突出伊斯兰建筑艺术,原宫殿规模包括360间房、一个135米乘110米的巨大庭院以及1座90米乘20米的水池。可惜的是在17-18世纪苏丹穆莱·伊斯梅尔(Moulay Ismail)执政期间,巴迪皇宫被下令拆毁了一部分,并将部分材料运到梅克内斯建造新宫殿。现在能看到的巴迪皇宫大部分仍为颓垣断壁,修复工程也在逐步开展。皇宫城门平台有很好的角度欣赏城市全景。


20世纪初期,法国画家杰克马若雷勒(Jacques Majorelle)在马拉喀什定居时,买下了这块土地。最初,这只是一片简单的棕榈地。痴迷于园艺的Majorelle在建造画室别墅后,开始按照自己喜爱的伊斯兰风格结合热带风情打造这座阿拉伯式的印象派花园。很多年后,一次偶然的参观让法国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Laurent)爱上了这座花园,于是和他的爱人,在1980年买下了它,并逐渐将其改造成现在人们欣赏到的繁盛景观。马若雷勒花园占地约12公顷,种植了超过300中的珍稀植物。园内还设有马拉喀什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包括伊夫圣罗兰的收藏品以及大量珠宝、绘画、瓷器等。


关于马拉喀什 Marrakech


关于马拉喀什 Marrakech


专题来源:中东非旅游


Copyright © 万里旅游网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