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是传统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丰厚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
邹城传统名产。瓦屋是邹城香椿芽出口东南亚地区的老牌商标。瓦屋,包括前瓦屋和后瓦屋两个相邻的自然村,自明清时开始培植香椿,历经数百年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点:其一,叶梗通绿,嫩尖儿稍红,俗称’绿芽子’;其二,枝杈呈环抱状,无开张;其三,香味浓郁纯正,经久不变;其四,煮后为浑汤,养分含量高;其五,耐贮存,一年之内其色香味均不减,枝叶不散不落。若将树株移至他乡,这些特点即行消失,其产品的色香味亦大减。
原料 猪肥、瘦肉(1:4)500克。 冬菇10克、冬笋10克、鸡蛋100克,葱10克、姜10克
兖州雪茄,历史悠久,以鲁城“所烟”著称。兖州雪茄制造工作起源于清朝宣统年间(1909―1911),民国初年,城内有大中、春华、华美、大华、万兴等十几家雪茄烟商号(即制烟作坊)。20世纪30年代初,驻兖二十师师长孙桐萱,为救助孤贫学生建官办烟厂,名“孤贫学校习艺所”,产品有“力争”、“木峰”牌(100支装)和“英女”牌(20支装)、“兴隆塔”牌(50支装),远销北京、张家口、青岛等地。兖州制烟业发展迅猛,建国前已达40余家。其中尤以大中烟厂生产的“桂花”、“荣花”所雪茄最为著名。
兖州“壮馍”由来已久,是干粮中“巨无霸”,烤制食品中的“大将军”,其直径约为50公分,厚度达5-7公分不等,每个壮馍,重达10斤以上,纵然张飞、李逵、鲁智深等大肚汉也难以一次消化得了。当然,“壮馍”是一块块切割卖的。其“味”之香、其“劲”之足,非亲口品尝,难知滋味,真是越嚼越香,越香越嚼,香在口里,美在心里。
兖州大烧饼是兖州的名吃。名吃必有名堂,名堂是什么?名堂是两个特点:一是大,二是有哲学意味。兖州大烧饼,圆圆的,形体大如盘,蛮有山东人的豪气,一看就有一种坦荡、真诚、落落大方的感觉。兖州大烧饼不像馒头那样单调,它有香、酥、脆、甜、软的特色。一种食品有一样人们认可的特色,就很不简单,把香酥脆甜软统一在一个大圆之内,就更加难得了,很有点和合的哲学意味。大烧饼是外圈厚、内芯薄,中间抹糖浆粘芝麻。烤制起来,薄的内芯酥了,厚的外圈正好熟了。内芯吃起来香甜酥脆,外圈吃起来松软可口,脆软相同,相得益彰,脆的更脆,软的更软
碑贴是从碑石上用纸和墨捶拓而成的。曲阜是我国碑贴的主要产地之一。因为这里碑贴资源丰富,存有西汉以来历代碑刻5000余块,是我国石碑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曲阜拓碑的技法很多,但不外乎擦拓和扑拓两种,而且是以扑拓为主,其拓本清细精美,深受人们喜爱
金乡不仅盛产大蒜,而且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目前,年产蔬菜5亿公斤,有圆葱、芹菜、黄瓜、辣椒等30多个品种常年应市。引进种植美国、日本系列圆葱10万亩,199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圆葱之乡”。金乡人民培育的“金谷”牌小米色泽金黄,性粘汤浓,悬而不浮,油而不腻,是明清两代贡品,位居中华“四大名米”之首,被载入《辞海》,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
说起煎饼,人们都知道它是山东的特产,它养育了我们山东千千万万的同胞。煎饼的历史可以追述到一千四百年前,在侯白攥写的笑话集里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远的不说 ,近代沂蒙老区的人们就是用煎饼支援前线官兵的 ,可以说山东的解放“有你的一半,也有煎饼的一半”。而现在山东人吃煎饼可不是为了填饱肚子了 ,而是成为了山东特色的一种点心 ,而且制作精细 ,包装各异。 尤其是在孔子的故乡(曲阜),曲阜煎饼已经形成了一种特色,皮薄、馅多 , 吃起来香酥可口 ,满口留香。曲阜煎饼由五谷杂粮历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营养丰富,便于消化,
清真糁汤又名“肉粥”,是济宁地区一种传统地方名吃,现为百姓的日常美味早餐,历史悠久。 糁汤根据其配料
济宁名特酱菜。清代姑苏人戴玉堂,用南方技术生产北方风味酱菜,主菜有包瓜、磨茄等。堂酱菜是创办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百年老店。它生产的酱菜制品是当年进京贡品,享有“味压江南”、“京省驰名”的美名,饮誉大江南北。
缸贴就是缸贴,不是锅贴,这个算是济宁特产吧。缸贴是济宁的传统面食,在济宁它是仅次于馒头的主食。缸贴的
漂汤鱼丸是一种老少咸宜、味美可口的菜肴。选用鲢鱼、白鱼、鲤鱼去皮剔刺的精鱼肉,剁成馅,经长时间搅拌,按一个方向搅中间加少许清水直至起白沫,然后入沸水氽成。而后再把鱼丸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用调料做好汤,将丸子从水中捞出放入汤中,再把汤烧开,盛出食用。
Copyright © 万里旅游网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