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暂无评级地址: 暂无
开放时间: 暂无
更多热门城市
景点印象
红色天主教堂很漂亮,门口的阿姨很热情,带我到里边参观,阿姨给我声情并茂得介绍,我不明白也只好频频点头。
这座教堂坐落在士课街与革新街交叉口,对于哈尔滨市民来说,无非就是大妈们跳广场舞的场所之一,对于游客来说,这里又没有圣索菲亚教堂名气大,所以来这里的游客几乎没有!当天下午我来到这,只有我一个人架着三脚架拍摄,周围遛弯的大爷还跟我聊会天。后来打电话叫几个摄影的朋友一起来拍夜景,总想着通过我们的照片,让大家更多的认识哈尔滨,也让更多人了解哈尔滨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景点和建筑。
走到果戈里大街的尾,就能看到传说中哈尔滨的第二教堂——圣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可以拍拍照~
位于哈尔滨 南岗区的果戈里大街和革新街交汇处的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这座教堂已经伴随着哈尔滨这座城市走过了很多的岁月。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日俄战争时期的产物,1907年随调防的俄军从公主岭迁来哈尔滨。1912 年2月25日,在现址建起一座木结构的教堂(2000年7月13日,在改造周边环境的时候拆除。),1930年10月在木结构的教堂旁,开始建造这座砖石 结构的现存教堂,由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1935年10月6日落成,现为哈尔滨天主教爱国会。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设在公主岭的随军教堂,日俄战后迁哈尔滨南岗区士课街211号,1912年在此建木结构教堂。教堂街由此得名。为木结构的教堂。1935年改砖石结构。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这是一座俄罗斯巴洛克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教堂内有圣画家萨得罗基尼的圣画和圣母像。原来属于东正教堂,1980年转给天主教会,现名为圣母无染原罪教堂。至今,这里依然有许多俄国人旧地重游,络绎不绝地来此参观
代表着俄罗斯的红色,经过细雨的洗礼更显艳丽。这也是唯一一座在哈期间我有幸进去参观的教堂。
离开教堂坐上公交车,我来到果戈理大街去拜访另一座东正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这座教堂给人的感受与圣索菲亚完全不同,红白相间的墙面砖,显得更加典雅雍容,取代洋葱圆顶,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的顶是尖尖的,呈十字型对称布局的复合结构,顶部高低错落,仔细品味,它的美感丝毫不输于圣索菲亚,门前明亮的十字架表明了它已是天主教堂所在。始建于1931年的它,拥有瑰丽的造型,散发着温情的宗教气息,是拜占庭艺术在哈尔滨的有一座不可或缺的地标所在。
红色天主教堂很漂亮,门口的阿姨很热情,带我到里边参观,阿姨介绍说每天早上6:30他们做弥撒,玛丽亚是人,诞生了耶稣,耶稣是人也是神,偶不明白也只好频频点头。
没有索菲亚教堂的知名度高,建筑规模也小一点,不过也算别有特色,去拍几张还是值得的.
夕阳下的圣阿列克谢教堂(士课街),教堂广场上跳的僵尸舞吸人眼球,几百人统一着装如僵尸状行走。
哭泣的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不输圣索菲亚的雄伟庄严,气势恢宏。靠近它,我的心瞬间沉静而充满力量。可是当我看到它墙体上的黑板报,旁边的垃圾桶,我真真实实听到它在哭泣。是谁准你们在一类保护建筑身上开墙动土办黑板报!?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日俄战争时期的随军教堂, 教堂所在地——果戈理大街和革新街交汇的这片区域有着浓烈的俄罗斯风情和氛围,老哈尔滨人管这条街叫“教堂街”,后来改叫现在的革新街。虽然这些教堂带有宗教入侵及殖民主义色彩,客观地讲,这些华美建筑给蒙昧的中国人带来了惊艳的感官冲击,同时教会活动对彼时的中国人来讲新鲜、神秘甚至好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红白相间,钟楼上冠戴小穹顶的帐蓬顶与主体上部的洋葱头顶前呼后应。
漫无目的的游走,也许是神的指引,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别有洞天,那些残破的“历史痕迹”,又一次激荡着我的心。也许是太过激动,自己走了一天的路,却没有一丝的疲惫感。不知不觉中,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红色主体,雕花精美的东正教堂,对!我翻了下自己的小本本,正是我要找的那座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到哈尔滨的游客,几乎99.9%的知道必去圣索菲亚大教堂去参观,但是鲜有人会到阿列克谢耶夫教堂。这里似乎也是在特殊的日子才会开门,我没那么幸运,没得机会进去参观~~不过我很喜欢这红红的砖楼模样,亲切和蔼,容易亲近。
不建议买票进去参观,只在外面合张影就可以了,而且多数游客都和圣索菲亚大教堂合影了,这里应该也不会特意赶来了,吃的东西很多,在果戈里大街上。
2014年8月份去的,晚上门口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拍了张照片让大家猜,基本都猜是索菲亚大教堂
白天的时候安静、端庄;不过我更喜欢晚上的教堂广场,人们在广场上跳舞唱歌,生活的美好不过如此。
果戈里大街上,周日会有教徒去礼拜,具体流程也不清楚,但是教堂确实不太大,10分钟可以逛完
很不错,外表也很壮观,是个旅行的好地方值得推荐一下,,,,,